- 首頁 > 學習園地 > 正文
迎立秋 攬豐收丨點金節(jié)氣手抄報準時送達~
2022-08-06 08:16:10
立秋,“四立”之一,秋季第一個節(jié)氣。
《歷書》曰:“斗指西南維為立秋,陰意出地始殺萬物,按秋訓示,谷熟也。”《說文解字》:“秋,禾谷熟也?!闭麄€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立秋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霓D折。
在中國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和重大節(jié)氣中,點金美術的老師們都會為小學員們帶來原創(chuàng)的手抄報素材模板,小學員們可以互相組合、借鑒,結合文字素材,完成一幅精美的手抄報作品。
除了原創(chuàng)精美的手抄報模板,小編還為學員們收集了豐富的關于立秋節(jié)氣的知識,學員們可以在一邊繪制手抄報的同時,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,同時也可以將這些作為手抄報的內(nèi)容,將畫面填滿。
“立秋”不僅是重要的節(jié)氣,還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(jié)日。在古代,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后,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,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,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谷,以慶祝辛勤換來的收獲。 民間有“立秋”這天“貼秋膘”、“咬秋”、“啃秋”等習俗
祭祀土地神:秋天是收獲的季節(jié)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
啃秋瓜:在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習俗,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習俗。民國時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記載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謂之啃秋。”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。
貼秋膘: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。
曬秋: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(nóng)俗現(xiàn)象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區(qū)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、掛曬農(nóng)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(tǒng)農(nóng)俗現(xiàn)象。
而秋天也是很多文人墨客的素材,他們用五彩斑斕的秋天,抒發(fā)著自己內(nèi)心的情感、記錄下美好的景色,或者總結出一系列的農(nóng)業(yè)規(guī)律。
一葉知秋
一葉知秋,謂看見一片落葉,就知道秋天將臨。比喻發(fā)現(xiàn)一點預兆就知道事物將來的發(fā)展趨向。
出處: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以小明大,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,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?!彼巍ぬ聘段匿洝罚愒n《歲時廣記》卷三引唐人詩:“山僧不解數(shù)甲子,一葉落知天下秋?!?/span>
一日三秋
《詩經(jīng)·王風·采葛》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!彼采蕭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!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!”后世據(jù)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一日三秋”。
過耳秋風
出自《吳越春秋·吳王壽夢傳》:“富貴之于我,如秋風之過耳?!?/span>
意思是無實際作用的身外之物。
社燕秋鴻
出自張先《西江月》詞:“憶昔錢塘話別,十年社燕秋鴻。今朝忽遇暮云東,坐對旗亭說夢。”
意思是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,但在同一季節(jié)里飛的方向不同。比喻剛見面又離別。
《立秋前一日覽鏡》
[唐]李益
萬事銷身外,生涯在鏡中。
惟將兩鬢雪,明日對秋風。
《立秋》
[南宋]劉翰
乳鴉啼散玉屏空,
一枕新涼一扇風。
睡起秋聲無覓處,
滿階梧桐月明中。
《立秋夕有懷夢得》
[唐]白居易
露簟荻竹清,風扇蒲葵輕。
一與故人別,再見新蟬鳴。
是夕涼飚起,閑境入幽情。
回燈見棲鶴,隔竹聞吹笙。
夜茶一兩杓,秋吟三數(shù)聲。
所思渺千里,云外長洲城。
《立秋》
[唐]劉言史
茲晨戒流火,商飆早已驚。
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。
《城中晚夏思山 》
[唐]齊己
葛衣沾汗功雖健,紙扇搖風力甚卑。
苦熱恨無行腳處,微涼喜到立秋時。
竹軒靜看蜘蛛掛,莎徑閑聽蟋蟀移。
天外有山歸即是,豈同游子暮何之。
“立秋”對于農(nóng)事的影響相當大。古代農(nóng)業(yè)社會,農(nóng)民對“立秋”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節(jié)。
“立秋”后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,“立秋有雨樣樣收,立秋無雨人人憂”,因為“立秋無雨是空秋,萬物歷來一半收”。
由此可見,“立秋”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,所謂“秋不涼,籽不黃”,“立秋十天遍地黃”,“立秋十八天,寸草皆結頂”,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。
更多節(jié)氣、重大節(jié)日手抄報素材請持續(xù)關注點金美術服務號,點金美術也將繼續(xù)秉承“盡心、盡責、至善、至美”的辦學理念,想學員所想,幫助小學員們進步和成長,用藝術點亮他們的生活。